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江苏持续开展“千社万岗”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

2025-09-02     人阅读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近日,省民政厅、教育厅等五部门印发通知,定于2025年9月至11月在全省社会组织领域持续开展“千社万岗”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

一、总体目标

积极引导全省社会组织主动融入全省就业工作大局,争做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支持者和实践者,通过开发更多就业岗位、完善就业资源对接平台、细化就业指导服务等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铺好“培训路”,架好“岗位桥”,搭好“服务台”,持续打响“千社万岗”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江苏特色品牌。专项行动期间,引导动员千家以上社会组织及其会员单位集中力量与优势,各展所长、各尽所能,力争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万个以上就业岗位,优化就业指导服务,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迈向新台阶,为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二、重点任务

(一)挖潜扩容更多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见习岗位。引导动员社会组织依据章程、业务范围和发展优势,整合资源拓岗扩需,努力增加一批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见习岗位。支持社会组织引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服务项目,推动专业性社会组织巩固拓展教育、医疗、科技、文化、救助、养老、托育等领域的服务空间,鼓励有条件的社会组织申报就业见习基地。发挥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面向基层群众服务的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创新基层服务项目,开发与高校毕业生相适应的城乡社区服务岗位。支持有条件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搭建业内就业信息平台,推动社会组织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二)精准搭建面向高校毕业生的资源对接平台。引导社会组织发挥自身联系广泛、链接社会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主动收集就业需求,依托“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就在江苏”“苏心聘”“江苏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等公共求职招聘平台发布岗位信息,推动实现岗位精准推送、校企人才精准对接。鼓励社会组织发挥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引导会员企业积极参与本地人才供需对接活动,重点挖掘本地区、本领域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信息,与高校联合开展招聘和定向人才培养、就业实习基地建设、人力资源提升等合作,实现创新型、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精准对接。加强与本地区高校的沟通协作,推进“校社合作”,引导社会组织有序组织高校大学生到会员单位、基层社区深入了解职场环境,快速适应就业需求。推动社会组织通过提供就近服务、建立人才供需链、组织线上线下招聘会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三)做实做细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推动行业协会商会、学会、研究会等加强与教育部门各分行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的沟通协作,积极参与行业人才需求分析、就业形势调查、就业观念引导、创业咨询服务等。推动社会组织发挥导向作用,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引导社会组织发挥灵活高效、贴近群众等优势,协助做好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围绕脱贫家庭、低保家庭、低保边缘家庭、零就业家庭等有就业意愿的困难群体毕业生,优先提供咨询指导、岗位推荐、就业实习等服务。支持职业教育类社会组织积极开展养老、托育、家政等技能培训,鼓励社会组织与职业院校共建实训基地,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实习实践、志愿服务、专业培训等机会,提高高校毕业生综合素养和就业能力。引导专业社会组织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普法宣传、纠纷调解、公益援助等法律服务,配合有关部门防范虚假招聘信息。

(四)聚力培树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品牌。助力稳岗就业,持续擦亮“苏社有为稳就业”品牌,鼓励各地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特点,积极搭建本地社会组织招聘服务平台,进一步培树社会组织就业服务品牌活动,为社会组织、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常态化开展就业服务。创新组织开展社会组织与高校毕业生人才双选活动,采取多种方式推介本地区就业服务品牌,提高本地区就业服务品牌的知晓度、公信力,吸引更多社会组织、高校、求职者参与品牌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进一步了解社会组织,积极到社会组织就业创业。

(五)积极落实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政策。各地要加大就业政策宣传推广力度,支持社会组织及会员企业用足用好扩岗补助、见习补贴等各项稳岗减负扩就业支持政策,扩大岗位需求。对招用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签订劳动合同,并按规定为其足额缴纳3个月以上的失业、工伤、职工养老保险费的社会组织,支持其按规定时间参照企业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

三、工作要求

(一)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各地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决策部署上来,扎实开展社会组织领域“千社万岗”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着力引导动员各级各类社会组织积极践行宗旨使命、担当社会责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力量,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奋力打造社会组织促就业的“江苏样板”。

(二)强化部门协同,凝聚工作合力。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民政部门要精心组织、广泛发动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门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各项促就业政策;财政部门要统筹相关资金渠道,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予以支持;人社部门要协调落实高校毕业生的各项就业帮扶政策措施;团委要发挥密切联系青年优势,积极做好就业观引导、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形成民政、教育、财政、人社等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共青团组织、高校协同联动的工作合力和长效机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组织助力就业的功能与潜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支持。

(三)强化成果宣传,注重信息报送。各地要积极挖掘在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中涌现出来的社会组织先进典型,充分依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介持续宣传社会组织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好经验、好做法,为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助力就业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来源:江苏民政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