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会员工作  /  会员服务

会员服务

社会组织助力编织困境儿童关爱保障网

2025-07-30     人阅读


编者按: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的意见》出台,表明我国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工作从“补缺型”向“制度型”进一步深化。该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心理健康关爱服务等六大体系,并将社会力量参与列为重要支撑要素。实践证明,完善困境儿童保障体系,既需政府主导“搭台”,还需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唱戏”,社会组织也确实在链接社会资源、帮扶困境儿童、完善儿童福利保障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协会  用法律守护未成年人成长成才

11陕西.jpg

4月25日,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协会会长翟学荣(右)做客陕西新闻广播融媒体直播间,分享深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领域20余年的宝贵经验。供图 / 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协会

本报记者   赵宇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后,陕西省未成年人保护协会以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核心目标,通过罪错青少年帮扶、法律援助和公益普法等活动,有效地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化解了重大舆情事件,维护了社会稳定。

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2021年12月30日,安康市某县12岁的棋棋在校外打乒乓球时与两个同年级学生发生冲突,被欺凌暴打,经法医鉴定为重伤二级。棋棋因此患上了癫痫,经鉴定为二级伤残。

棋棋来自单亲家庭,父亲刘刚(化名)进城打工,收入微薄。他选择报警为孩子主持公道。起初,县公安局将该案立为治安行政案件。次年1月26日,公安局从行政案件转立为刑事案件,并以两名欺凌者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14周岁)为由,作出撤销案件决定书的处理。刘刚不服处理结果,通过上访、在抖音发布的方式公布案情,引发社会舆情。此时,协会郭乾芳律师看到这条舆情后,主动联系刘刚,并答应提供法律援助,向安康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县公安局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

2023年3月22日,安康铁路运输法院作出判决:确认被告县公安局未依法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的行为违法。刘刚父子的诉讼请求获得法院支持。

虽然官司赢了,但因两个欺凌者都是未成年人,公安机关未对他们追究法律责任,其家长也没有对棋棋的医疗费作出赔偿。郭乾芳、雷小冬两位律师继续帮助维权。2024年3月15日,该县人民法院判决:两名被告人赔偿棋棋164.4万元,其监护人(父母)承担连带责任。

刘刚父子被协会和两位律师的爱心善举所感动,对生活充满了期盼和信心。父子俩从县里赶到西安,向协会送上写着“为人民雪中送炭 为政策锦上添花”的锦旗。

2023年9月2日,家住西安市一小区的初三女生娟娟与楼下52岁的邻居张红红(化名)因晾晒衣服发生口角,被张红红殴打。娟娟父亲于欢(化名)因拉扯导致张红红摔倒在地上。经鉴定,张红红右股骨颈骨折,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于欢被所在区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批捕,羁押70余天。

2024年1月11日,娟娟写信向协会求助。孩子认为是自己连累了爸爸坐牢,精神压力极大,出现焦虑抑郁问题,成绩一落千丈,甚至有过轻生的念头。协会会长翟学荣收到信件后,立即成立工作组研判案情,认为于欢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决定帮助维权。翟学荣和雷小冬先到区检察院向分管未成年人保护的领导反映案情,后又向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省检察院、省妇女联合会等单位反映案情,均得到积极反馈。

2024年1月19日,于欢被取保候审,在春节前与家人团聚。同年12月23日,区检察院认为于欢属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作出不起诉决定。2025年2月23日,于欢夫妇向协会赠送牌匾,上面写着“善德义举情深似海 无私救助恩重如山”。提起协会对全家的帮助,于欢夫妇泪流满面,感动不已。

翟学荣说:“这个案件的圆满解决,堪称现实版的《第二十条》。我现在退休了比上班还忙,但被人需要也是一种幸福。我们愿用余生守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帮罪错青少年回归正途

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对于每个罪错青少年,也就是通常所说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协会坚持施以援手,提供个性化帮扶。尤其是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青少年群体,更需要这样的帮助。近年来,协会在罪错青少年的社区矫正、教育转化上下功夫,先后帮助100多个孩子回归正途。

洋洋16岁犯罪前曾是一名学霸,因一时冲动误杀早恋的女友,被判10年刑期。由于刑期较长,洋洋产生厌世情绪。协会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多次借探视机会找洋洋谈话,帮助他树立信心,鼓励他多读书,不要荒废宝贵的时光。洋洋最终放下思想包袱,决定参加自学考试,并只用了两年时间获得了高等教育汉语言专业大专文凭。刑满释放后,洋洋还考上了一所大学的研究生,人生得以改写。在这个过程中,协会工作人员坚持帮洋洋购买学习材料,并与未成年犯管教所(以下简称未管所)充分沟通,为洋洋创造更加宽松的学习环境。

天天也有类似经历。他积极面对刑期,以学习充实自己,加入了自学考试的行列。刑满释放后,天天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先后获得了大专和本科文凭,之后又被一所大学录取为全日制研究生。

洋洋和天天是协会见证成长并成功转化的典型例子。协会的工作不仅改变了这两个孩子的命运,更为维护社会稳定贡献了力量。

开展公益普法活动

为解决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协会组建了法治宣传教育报告团、法律援助工作团、爱国主义教育报告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团,开展“九进”活动,即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警营、进军营、进网络、进特殊场所。团员主要由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的退休人员、法律专业教师和律师、社工、退役军人等构成,共有100余人。

协会通过常态化开展“九进”活动,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截至目前,团员的足迹遍布全国11个省份、1000多所学校和单位,主讲报告达3000余场次,惠及300余万人。团员被各大中专学校争相聘为法治副校长或德育辅导员。

今年5月13日,应西安市曲江新区教育局邀请,翟学荣为西安市曲江第三中学作了一场以“树立敬畏意识 争做守法少年”为主题的法治专题报告。

“翟老师列举的青少年犯罪案例警示我们,冲动与叛逆可能酿成严重后果,面对矛盾时应保持冷静,依法维权。”“法律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遇到欺凌时既不能逞强,也不能委曲求全,要用智慧化解危机。”学生们积极分享从报告中得到的启发。

团员时刻以“堂堂都是精品课,听完就能受教育”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精心打磨每一个报告。团员经常到未管所、法院与服刑人员、社区矫正人员谈心,收集各类犯罪案例,进一步提升普法报告的质量和效果。

白求恩公益基金会  艺术疗愈点亮青海高原困境儿童梦想之光

王思远

2023年,白求恩公益基金会精心设计并实施了困境儿童关爱类公益项目“很高兴‘愈’见你”,先后7次组织白求恩志愿服务团队并联合其他社会组织,一同远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尖扎县、同仁市等地的中小学校,开展了50多场聚焦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主题公益活动,惠及近3000名青少年儿童。

聚焦服务群体  了解具体需求

泽库县平均海拔3700米,年平均气温零下4摄氏度,是黄南州海拔最高、气候最恶劣、环境最艰苦的地区。“我们这儿大部分是牧区,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寄宿,应该重点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和营养健康。”天津市援青干部、泽库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刘泉在2023年第一次见到项目团队时介绍了当地基本情况。

为了更精准地聚焦服务群体、了解具体需求,项目团队坚持调研先行,多次深入黄南州14个乡镇19所中小学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有关资料,与当地党政干部、有关部门代表、群团组织和社工机构负责人、学校师生等共计170余人进行深度访谈,发放回收有效调研问卷800余份。

团队成员克服高海拔带来的身体不适,进行了翔实的田野调查和访谈记录。“一千句引经据典,不如一次调研蹲点。这些一手资料和团队人员切实的感受,对于我们真实了解黄南州乡村的孩子们,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至关重要。”项目团队专家成员、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许静说。

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地儿童的多元需求,基金会还联动了其他社会组织,在黄南州的中小学开展了心理、脊柱、用眼、营养等健康服务项目;积极链接社会力量,筹措爱心善款,向泽库县第一民族中学的600余名初高中毕业班学生,捐赠了用于购买营养餐的资金;联合高等院校开发健康科普课程,携手乡村支教团队提供支教服务。

“我们通过援助+服务+协作的公益模式,不仅解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需物资短缺的问题,还通过开展活动持续与教职员工、社工协同合作,在当地学校和社区中建立了一套本土化的公益服务工作体系。”项目相关负责人殷乐表示。

开展艺术疗愈  助力儿童圆梦

“很高兴‘愈’见你”公益项目在策划主题公益活动时,不仅注重健康科普知识的传授质量,还有意识地加强活动环节的趣味性。例如,在艺术疗愈工作坊活动中设置了影像记录、绘画创作、音乐畅想和故事表达等易于被未成年人主动接受和积极参与的方式。

同时,项目团队邀请纪录片导演、艺术家、音乐制作人等作为志愿者,到项目实施地和孩子们一起将这些影像、画作和文字故事等进行艺术化创作。

“这次我来到黄南州,与农牧区的孩子们一起完成艺术疗愈工作坊的作品,让我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导演卡先加说。

今年5月,项目团队再次来到泽库县西卜沙乡的嘉措(化名)家中。嘉措兴奋地带着大家去看外面的牛粪墙:“上次我就是在这里拍小牦牛的视频。”自从参与了艺术疗愈工作坊后,嘉措经常和项目团队成员分享他的摄影和视频作品,在他的镜头里,既有牧场的自然环境,也有家人围坐交谈的生活场景。曾经沉默寡言的他,现在越来越喜欢用镜头把无法言说的情绪和对细微事物的感知记录下来。受益于艺术疗愈服务的嘉措,不仅勇敢地走出了封闭的内心世界,还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艺术形式,并且愿意将善意传递给更多人。

为了帮助像嘉措一样热爱艺术的孩子们圆梦,项目团队坚持每年在北京至少策划举办一次公益展览,将孩子们原创的艺术作品集中进行展示。此外,项目活动过程中整理留存的纪实影像、文字记录和口述资料等还成功入选“第十届中国口述历史国际周年度项目大展”。

“很高兴‘愈’见你”既是一句问候,也是一句承诺。在这三年开展公益服务过程中,项目团队与黄南州的孩子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既看遍了高原草场四季的变化,也见证了社会力量对乡村困境儿童持久的关爱与帮扶。“每当活动结束时,孩子们都会充满期盼地问,‘老师还会再来吗?’在这一刻,我感受到了要把这件事情持续做下去的责任和决心。”项目团队成员刘思月说。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