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 人阅读
安宁市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12月8日摄)。安宁市社工委 供图
近年来,云南省安宁市发挥精细化管理作用,在城市社区积极探索社区治理新机制、新模式,聚焦多元主体齐参与,有效提升安宁市城市社区精细化管理水平和城市治理效能。
孵化培育基地“搭台” 助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组织是基层社会治理中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基地在安宁市民政局的指导和支持下,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安宁市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负责日常运营,希望通过平台的搭建,让有心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组织、人员通过项目引领,参与到和谐安宁的共治、共建、共享中。”安宁市社会组织培育服务中心负责人陈婧航口中的基地全称为安宁市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是安宁市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培育发展社会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而筹建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
安宁市党群服务中心(12月8日摄)。安宁市社工委 供图
“基地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打造‘安社向阳’‘善行安宁’慈善+社工品牌,2022至2023年间,基地整合社会资源70余万元,关爱困难群众3200余人次,在应急救援、困难群众帮扶、未成年人关爱、敬老孝老、助学助残等关爱行动中展示出安宁慈善社工的担当与力量。”陈婧航说道。
截至2023年11月,基地开展政策宣讲、社会救助、为老服务、儿童关爱与保护等专业服务500余次,受益超4万人次;培育社会组织9家;直接培养本土社工人才114人;强化市、街道社会组织孵化培育基地两级联动赋能社区社会组织790个,打造品牌社区社会组织特色服务品牌项目12个;开展各类培训、研讨、沙龙40余场。
拓展社会治理视角 让文化“势能”变“动能”
“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社会安定、团结,让集体经济壮大,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安宁市县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锦媛表示,区别于其他地区,石庄村以文化为主线,聚焦村民、驻地企业、驻地高校等多元主体,助力产业发展。
石庄村制作售卖的鲜花类产品(12月8日摄)。安宁市社工委 供图
石庄村全覆盖建立“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的三级红色网格体系,实施“三重一大”清单管理,推动“大事全网联动、小事一格解决”,落实群众需求、协调邻里纠纷、宣传政策法规、整治人居环境等引导群众自治善治。
安宁市县街街道石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钱奕霖介绍,石庄村通过盘活闲置、零散、低效土地600余亩,成立经济、置业、土地、旅游、劳务五大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带动村民承包土地建成鲜切花种植基地1070亩、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1706亩、二代红梨种植基地207亩,为部分群众解决就业问题。
工作人员正在制作鲜花饼(12月8日摄)。安宁市社工委 供图
同时,借助传统文化,石庄村成立了“安宁市县街街道石庄滇剧传习馆暨王润梅滇剧表演示范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云南花灯表演技能大师金正明工作室”,培育戏曲人才70余人,创作滇剧8部、花灯剧6个,真正将文化与民生相结合。
探索社会治理“自治模式” 绘就宜居小区“新妆容”
走进安宁市金方街道朝阳后山社区的便民服务站,心愿墙张贴的便利贴上写满了社区居民的心愿,社区工作人员也在为他们一一实现。“我每天都会骑电动车走街串巷,打入‘情报中心’,跟社区居民聊天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金方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叶国林认为社会治理工作一定是自主性、自发性的。
金方街道朝阳后山社区的便民服务站心愿墙(12月8日摄)。安宁市社工委 供图
朝阳后山社区是一个开放式的老旧居民生活小区,总占地面积1.8平方公里,人口7352人。2008年4月,社区成立之初就面临着老旧小区多、居民诉求多、服务平台少等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朝阳后山社区通过强化社区有效治理,创新“四色后山”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品牌,联动辖区共建单位,搭建党委引领、全域参与、合作共治的“微平台”,完善多元服务联动机制,落实“微治理”载体。
朝阳后山社区以“钢城记忆朝阳而居”为主题,打造老旧家属区基层治理试点,展示当地历史脉络和文化元素;以“匠人集市”和“社区基金实践服务广场”为平台,提升基层治理活力;依托“康复中心”“家政综合服务驿站”等平台,引入优质资源开展便民服务,为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共治模式提供新样板。
金方街道朝阳后山社区的便民服务站内设多个便民区域(12月8日摄)。安宁市社工委 供图
叶国林介绍,为了增强社区治理聚合力,社区设置了“民情意见箱”、为民排忧解难“回音箱”等,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开展民情恳谈会、居民议事、便民代办服务等活动,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安宁市社工委)
金方街道朝阳后山社区的为民排忧解难“回音箱”(12月8日摄)。安宁市社工委 供图
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