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30 人阅读
广西新闻网桂林12月29日讯(通讯员 黄河清 麦上锋)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以“党建+公益”为发展理念,积极发挥校友会和基金会的平台优势,不断整合资源,多渠道筹集资金,2019年至2021年三次助力自治区民政厅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先后在百色、河池、柳州等三地捐赠近30万元开展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项目。
2021年,该基金会专门设立启动了“乡村振兴”基金项目,组织开展小黑板计划、智慧e阳红、宝“被”计划、走访慰问脱贫户、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等活动,着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小黑板大情怀
以文化传承、精神鼓励、心灵关怀、榜样带动、成长引领等方式陪伴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小黑板计划项目,通过组织和支持国家奖助学金获得者与家乡的留守儿童结对子或以乡村私塾等形式共同读国学、诵经典。项目足迹遍布云南、四川、甘肃等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广西68个县,得到社会的广泛肯定和高度认可。2021年,小黑板计划·乡村国学夏令营活动得到416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结对留守儿童1328人,服务时长达12323个小时。
小手机大智慧
让老年人走进智能技术,让智能技术贴近老年人生活。智慧e阳红——老年人生活智能化应用技术培训项目由王冠川基金支持经费,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朱艺华老师带领公益团队执行。2021年,该公益项目团队在广西桂林、来宾等城乡的小区、社区、农村开展了5场老年人智能手机生活应用技术的培训活动,为老年人详细讲解微信使用、朋友圈、手机支付、网上售票、预约挂号等问题,有效解决了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让老年人共享信息化发展的红利,爱心志愿者的到来还大大减少了老人的孤独感,现场洋溢着老少两代的幸福感。
小棉被大温暖
给高寒山区住校留守儿童一个温暖的冬天。宝“被”计划教育扶贫活动自2018年启动以来,为资源县乡村小学生捐赠150余套价值近5万元的温暖包,给小学捐赠价值6万元的热水设备。2021年11月,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的老师们再次前往资源县对口帮扶村猴背村,给猴背村西冲小学的孩子们送上过冬棉被,继续温暖更多山区的孩子,让孩子们坚定“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他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此外,2018-2021年还与海南成美基金会等合作,资助金额400万元,帮扶事实孤儿近2000人次。
小产业大发展
小产业、大发展,稳增收、促振兴,百香果已成为“乡村振兴果”。猴背村地处高寒地带,平均海拔600米以上,其中蔡家组海拔高达900米,是典型的非城乡结合高山村落。根据当地海拔高、温差大的特点,猴背村引进了百香果推广种植。目前猴背村已建有两个百香果种植基地,有12个村民小组65户村民加入百香果种植行列。2021年,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继续扶持该村发展特色产业,捐赠10000元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打造“一村一品”,走出了一条高品质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道路,促进农民增收。
小杠杆大效应
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还积极发挥各地校友会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以校友会为小杠杆,撬动各地校友在广西各地积极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困境儿童的乐群公益系列活动,尤其是乡村振兴活动,还在南宁、柳州、北海、防城港等地成立了校友公益(孵化)组织并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形成广西师大校友乐群公益的新方式,也助力了各地乡村振兴。
来源: 广西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