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新时代新社区新生活:中国式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的文化根基沙龙通讯稿

2023-04-02     人阅读

基层不牢,地动山摇。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社区治理体系和能力进行了主管机构、重点任务等方面的明确部署。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成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最为广泛、最为深厚的社区社会资本和社区文化基石。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激活基层治理活力,是中国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治理的重要面向。

图片1.png

2023年3月2日,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社区社会组织分会联合主办清华公益慈善沙龙系列活动第112期(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社区社会组织分会“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系列沙龙第1期),聚焦新时代社区发展趋势,探索中国式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的文化根基,在满足社区居民美好生活的过程中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社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院长王名、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社会学教研部副教授谈小燕、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零慧以及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30余名学术界、实务界专家、学生参与共建对话。

谈小燕副教授从城市社区中的邻里关系来看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的文化根基,提出新邻居的2种场景,被建构的邻居和有限理性下建构的邻居,认为邻里关系是新时代背景下对社区认同、美好生活实现、治理效能和党群关系构建产生影响的自变量,而通过组织基础、空间基础和平台基础,有助于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邻里关系。

图片2.png

零慧秘书长深度分享了友成基金会的美丽乡见公益项目案例,认为在乡村振兴实践中,要注重引导当地村民看到潜在的在地文化资源,找到文化自信。基金会为贵州龙塘提出整套解决方案,从规划设计、三产融合、组织培育、人才培养、文化营造、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治理七个方面推动美好乡见示范村建设。

图片3.png

王名院长从长期进行社会治理研究的过程、感受出发,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对社区治理的积极影响,中共二十大提出“两个结合”,在社区治理层面,也要将社区治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在实际方法中找到切入口。文化是人类文明走到今天所形成的人的生活方式的东西,是我们的底色,是了解一个人成长历程最重要的抓手,也是社区治理成效典型的标志,礼、物件、非遗、文字等都是文化的载体;在社区服务中,外来者介入到当地的文化中,需要对自身已有文化悬置,对当地文化保持尊重,去主动发现和挖掘,持续引导并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中,实现基于场域的共创。美丽乡村不仅是帮助农村解决问题,同时也是让我们看到未来,看到更多可能,是城乡融合的一种可能路径。

图片4.png

与会代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会人员从什么是文化内容和载体、如何通过邻里关系达成更好的治理?文化生成复兴重建中,有哪些经验和路径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社区社会组织分会副主任戴开保从分会承载的使命出发,认为社区社会组织是未来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但存在的发展数量、专业能力、意识动力方面的不足仍然需要持续关注和培育。与会人员分享了各自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的生动案例,社区共建的1+5模式、县市级社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老年康复工程在各社区的推广、长腿叔叔信箱项目在基层的执行等内容精彩纷呈,也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合作交流。此外,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社区社会组织分会副主任刘媛也表示,此次联合沙龙举办是一次非常好的开端,分会的系列沙龙也将继续围绕嘉宾们提到的一老一小一残、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培育等议题展开系列研讨。

图片5.png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副院长蓝煜昕作为主持人作总结发言。他指出,文化是推动环境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物质生活水平发展到今天植根于我们内心的需求。通过本次沙龙看到与会人员对社区话题极高的关注度,也看到文化在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中的功能和价值。

图片6.png

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社区社会组织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是中国社会组织促进会(以下简称“社促会”)的分支机构,于2022年3月成立。分会积极响应民政部“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各项工作要求,旨在发挥全国性社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倡导社区公益、社区互助和社区互动,探索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有效模式。2023年持续开展“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系列沙龙。


返回首页
扫二维码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